优秀!北科大晶晶倩倩荣登《人民日报》!
2024年5月4日、5日
《人民日报》刊发了
2022-2023学年度
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
我校
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
2020级本科生刘晶晶
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
2022级博士研究生杨倩倩
荣登名录
人民日报
刘晶晶: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020级学生。曾获北京市“三好学生”、“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”称号,获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、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、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。连续三年带队开展教育帮扶,形成报告及论文10余篇,团队获评青年服务国家优秀团队。人民日报
杨倩倩: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,中共党员。专注国家芯片行业发展,助力高性能存储材料研发。发表Science期刊论文1篇(第一作者),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论文1篇(共同第一作者),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。USTB
刘晶晶
刘晶晶,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020级本科生。曾获北京市“三好学生”、“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”称号,获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、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、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。连续三年带队开展教育帮扶,形成报告及论文10余篇,团队获评青年服务国家优秀团队。志愿工时达426.5小时,获北京市一星级志愿者、院十佳志愿者等多项荣誉。
从零起步,在专业学习中强基固本
为学好通信原理,她做了近十年北科专业课考研卷;为了学懂电磁场与天线,她刷遍B站优质网课;为画出满意的工图,她反复练习了一百多张……这是刘晶晶大学生涯的缩影,正是这些一点一滴的积累,她从大一学年奖学金名单上的最后一名,提升到大三学年的专业第一,实现了学年排名从第42名到第8名再到第1名的“逆袭”。大三学年,她位列专业第一,并保研至北京邮电大学攻读博士学位。专业第一的成绩固然令人欣喜,但向更好的自己一点点靠近才是她的追求。
从零开始,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我
刘晶晶始终相信“实践赋予理论活力”。2021年,因为热爱,她作为队长组建了一支14人的心路志愿服务实践团,开启了连续三年的社会实践。帮扶对象从务工子女到留守儿童,累计服务人次超200,一对一学业辅导达5000多小时。实践过程中,她发现务工人员无法为其子女进行学业辅导,也无法承担高额的辅导费用。为此她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人工智能相关知识,开发一款智慧点读系统——iReader,让受助对象足不出户便可学到知识。能发挥专业所学,哪怕只是为他人带去一些便利,也让她更坚定科技报国的梦想。
从零出发,在服务奉献中绽放光芒
“在服务奉献中,我们总能寻找自己的价值与光芒。”刘晶晶担任计通学院团委实志中心主任、通信2002班实志委员。负责积水潭守护天使志愿活动,化为白衣天使助手,缓解医患压力;牵头组织并参与心路家教志愿活动,以大学生资源缓解务工子女教育不均衡问题;组织开展军事博物馆志愿活动,在志愿服务中感受强军力量……她始终坚信,不啻微茫,造炬成阳;做一点星光,去发一份热。她为在美好的岁月里能够为同学服务、为社会服务而自豪。
心怀热爱,奔赴山海
未来刘晶晶将以
更加积极热烈的态度去奋斗
努力为通信强国贡献一份力量
争做钢筋铁骨人才
USTB
杨倩倩
杨倩倩,中共党员,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,师从张林兴教授。曾获国家奖学金、校十佳学术之星等荣誉。以第一作者身份在《Science》期刊发表研究型论文,影响因子达到56.9,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、中国科学报等官方科技报道,《Science China Materials》期刊为其做出highlight评书。
夯实基础,默默积累
从选择读研的那一刻起,杨倩倩就深知科研从来都不是什么易事。要成为优秀的科研工作者,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。她对自己严格要求,认真阅读文献,学习专业知识,参加学术讲座聆听学者教授们的前沿思想,补齐了大量的铁电薄膜理论知识,逐步产生了自己的思考。铁电薄膜体系分类复杂、应用广泛,存在不少“卡脖子”关键问题。与导师多次沟通交流后,她确立了初步的研究课题——超薄铁电薄膜的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。杨倩倩四年的科研时光都围绕着新型铋氧化物这一材料进行。为了深入剖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,杨倩倩每天在宿舍和实验室之间两点一线,这种科研生活让她感到充实。
攻坚克难,厚积薄发
研究课题内容建立基本体系后,她又面临着新的挑战——论文写作。虽然她已经阅读过大量的文献,但是在论文写作初期仍然会出现论文写成“实验报告”的现象,为此她向导师和师兄师姐多次请教并学习目标期刊论文的写作方式,逐步提高了论文的逻辑性和可读性。论文的投稿一波三折,审稿人提出了很多专业问题,她带着这些问题一次次与导师沟通交流、一次次翻阅文献、一次次测试分析,终于在经历长达一年半的时间,修改20多个版本、补充30多项数据后论文得以在《Science》期刊上发表,影响因子高达56.9。相关研究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、中国科学报等官方报道,《Science China Materials》期刊为其做出highlight评述。
拓宽视野,勇毅前行
在导师的推荐下,杨倩倩参加了2022-2023年中国材料大会并做口头报告,参会期间她有幸聆听顶尖学者的学术报告,快速了解本领域及相近领域的学术前沿。思想的交错碰撞激发了杨倩倩的灵感,活跃了她的学术思想,并优化了她的研究思路。后续相关器件研究她持续跟进,以共同一作身份发表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期刊论文一篇。在校期间她获得国家奖学金、校“十佳学术之星”、2023年学生表彰大会“特别荣誉奖”,绽放着属于她的光芒。
科研之路,道阻且长
未来杨倩倩将继续秉承
“求实鼎新”的校训精神
为科技报国的梦想
拼搏求索,不懈奋斗
希望广大北科大学子
从榜样中汲取成长力量
树立报国理想,矢志爱国奋斗
刻苦学习钻研,勇攀科学高峰
努力成长为
听党话、跟党走、有理想、有本领
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
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
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
USTB | 北京科技大学
出品:新媒体中心来源:学工部编辑:韩琰森校审:薛浪责编:杨美偲相关精彩链接设为星标
每条推送都不会错过哦
↓↓↓
一起为
拥有优秀小贝壳的北京科技大学
点521个赞和在看